莆田第十中学 欢迎您!
今天是:
当前位置: > 队伍建设 > 师德师风
“全国师德楷模”“感动福建十大人物”魏亚建先进事迹
【字体:[大][中][小] 】【发布时间:2017-08-25】 【作者:/来源: 】 【阅读:次】【关闭窗口】
 

“全国师德楷模”“感动福建十大人物”魏亚建先进事迹

感动关键词:坚守

感动福建十大人物颁奖词:

从繁华的都市,回到偏僻的海岛,一间石板屋,一张矮凳子,写下了乡村教师一生的守望。人生不是围城,二十六年,海风吹老了你的皱纹,你牵引了孩子们的梦。

“我不后悔。”对于自己当年的选择,他只有这么一句简单的心声。因为要赶第二天进岛的唯一一班轮渡,颁奖典礼结束后,他就连夜坐车赶回莆田,“离开孩子们已经两天了,学校需要我,我必须回去”。

条件艰苦艰守不易

19889月,魏亚建来到罗盘小学,这一待便是二十六载。“26年前,我刚到罗盘小学时,连一块砖的围墙都没有。”魏亚建说,当时这里的厕所是露天的,连个草棚都没搭。教室里,连像样的黑板和课桌椅都没有,讲台用一张小凳子改装而成。

这所偏远海岛上的乡村小学,长期被“三缺”难题困扰着,缺老师、缺场地、缺设备。小岛地处偏僻,条件艰苦,这里的学校留不住老师。在魏亚建来校的26年里,先后来了30位老师,除了他之外,没人留下,最短的仅待了15天。

缺场地,一栋被风雨剥蚀的两层石板房,便是这座学校的全部家当。操场,只有一片沙土空地,暑假里杂草丛生。学生上厕所,只能到附近山坡的露天场所里。

缺设备,唯一的体育设施是两个篮球架,旧得看不出年份。连最简单的单双杠在这里都是奢侈品。为了抵挡海风,教室的窗户边,都摆着几块石头,抵住这老式窗户。教室里的桌椅板凳,也都用了十多年,破破烂烂。

他主动撕掉调动信

魏亚建来到小岛的第五个年头,按照当时的规定,他可以离开小岛,调到主岛或岛外任教。就在暑假来临之前的一天,村支书带着几个村民和学生来到他的宿舍,拉着他的手说:“亚建啊,你的孩子也小,需要你的照顾和教育,我们不能拦着你,我们也明白走出去,会有更好的前途。”

然而在当年,没有其他老师愿意顶替魏亚建来岛执教。开学的那一天,魏亚建撕碎手中的那张调动介绍信。不一会儿,魏亚建老师选择留校任教的消息不胫而走。

村里所有在家的老人、妇女和小孩来到学校,放起鞭炮,欢迎亚建又回到学校。魏亚建说,这一天的场景,值得他感动一辈子。也正是这一天,他下定了决心,不再申请调动,他要一辈子选择在这小岛教书育人。近二十多年来,小岛上共有50多名学生考入本科学校,其中郭国伟同学2006年考入厦门大学。

多次打报告申请完善教学设施

“每个学生都像我的孩子,看着孩子们期待的眼神,我怎么舍得离开。”魏亚建说,罗盘小学的发展问题一直萦绕在他心间。他已多次向上级部门打报告申请,让更多的人来帮助小岛完善教学设施。

2011年,时任莆田秀屿区区长到小岛考察,当即拨款22.5万元,用于修建围墙、厕所、运动场,引进教学设备等。同时,当地的企业家也带头捐款,自费修建3层楼高的教学楼。

魏亚建说,小岛的教育已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,他相信小岛的春天已不再遥远。他还将继续留在岛上,继续守望。

福建省首届十大“最美教师”黄仙永先进事迹

黄仙永,出生于1977年,是莆田市秀屿区埭头镇湖东村人。黄老师1999年大学一毕业就跨海来到偏僻的秀屿区南日岛南日中学任教,开始了长达17年“摆渡人生”的旅程。他克服海岛诸多艰苦条件,选择与清贫与寂寞为伴,以校为家,爱生如子,传授知识,守望海岛教育的“春暖花开”,关爱资助“留守学生”、转变“问题”学生,改变了一批又一批海岛娃的人生,用朴实的行动诠释出为师者的“师爱无尘”。

老师不仅潜心于教书育人,在工作之余还积极加入志愿者公益组织,热心于无偿献血、善款众筹、义工帮困等善行。2014年、2016年,他先后两次为湖南一位少年白血病患者捐献出228毫升造血干细胞、100毫升淋巴细胞,成为福建省第114例、莆田市第一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教育工作者和福建省第4例“二次捐献”爱心志愿者。

2016年,黄老师听从组织召唤,走上了刚成立的秀屿区毓英中学的新工作岗位。在繁琐的办公室工作和繁忙的教学工作之外,黄老师继续他的“爱心奉献之旅”,热心帮助新教师专业成长,组建师生志愿者服务队,丰富多彩的志愿活动已成为学校乃至全区的品牌活动之一。

观看视频:“感动中国”2016年度人物、最美教师支月英简介

支月英,女,汉族,19615月出生,中共党员,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。她几十年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,从“支姐姐”到“支妈妈”,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。她努力创新教学方法,总结出适合乡村教学点的动静搭配教学法。她关爱孩子,资助贫困生,不让一个孩子辍学。她走得最多的是崎岖山路,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教好深山里的孩子。曾获全国模范教师、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、江西省“龚全珍式好干部”、江西省“三八”红旗手等荣誉。

201728,获“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”。

【颁奖词】你跋涉了许多路,总是围绕大山。吃了很多苦,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。坚守才有希望,这是你的信念。三十六年,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,花白了你的麻花辫。

【人物事迹】支月英,女,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。1980年,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,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,远离家乡,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,离乡镇45公里,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,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。36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,从“支姐姐”到“支妈妈”,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。

视频连接地址:https://v.qq.com/x/cover/cptmbewqutblpwr/j0022ukuy10.html

观看视频:“感动中国”2013年度人物、最美乡村教师格桑德吉简介

格桑德吉,女,河北师范大学民族学院1997届毕业生。20139月被评为“最美乡村教师”。2014210日晚,格桑德吉荣获2013感动中国人物。

【颁奖词】不想让乡亲的梦,跌落于山崖。门巴的女儿执意要回到家乡,坚守在雪山、河流之间。她用一颗心,脉动一群人的心,用一点光,点亮山间更多的灯火。

【人物事迹】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、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,格桑德吉毫不犹豫地放弃拉萨的工作,主动申请到山乡小学。她的教育梦想就是让门巴族孩子都能上学。格桑德吉老师所在的帮辛乡小学是墨脱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,因常年泥石流、山体滑坡,从未有过完整的路。为了劝学,十几年来格桑德吉老师天黑走悬崖、在满是泥石流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;为了孩子们不停课,别村缺老师时她不顾六个月身孕、背起糌粑上路;为了把学生平安送到家,每年道路艰险、大雪封山时,作为校长的格桑德吉跟男老师一样,过冰河、溜铁索、走悬崖峭壁,把四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学生们平安送到父母的身边。在格桑德吉老师十几年如一日的努力下,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30%,变成到今天入学率95%。十几年来,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学、20多名考上大专、中专,而她自己的孩子却留在了拉萨,一年才能见一次。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“护梦人”。

视频连接地址:http://video.tudou.com/v/XMjI2OTM1Mzk4OA==.html